全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单位、部门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按照“五个第一”原则,以“严、细、实、真、快、准”为工作标准,以“早发现、善引导、听意见、当参谋”为工作方针,聚焦“两库两点三要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日常工作有计划、重点时段有方案、专项工作有重点,强化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全过程应急管理,坚决打赢风险防控持久战,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提升政治能力,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环境风险上奋勇担当。省生态环境厅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安全工作,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及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省委常委会和省安委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生态环境安全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和使命感,坚决扛起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紧盯“两库、两点”,时刻以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作为第一目标,狠抓突发事件事前防范。一是组织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开展全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整治重点污染物排放企业、涉危险化学品企业、涉危险废物企业、尾矿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企业风险隐患,防范环境风险。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隐患监管。对照重点领域开展动态分析、滚动研判,梳理出放射性废物库管控、秸秆禁烧监管、尾矿库、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监管等4项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明确任务分工、目标及时限,建立台账周报、月报制度,逐一制定专项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到“一点一策”。三是全面深入开展大检查。成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大检查。目前,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已深入开展大检查。
提升管理能力,在见微知著、应急应变上争做表率。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应急能力和水平,开展“三库、两案、一平台”建设,为龙江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一是推动三库建设。邀请部级专家加入省级环境应急专家库,发挥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技术支撑作用。统筹全省应急物资信息,协调推动哈尔滨、佳木斯、鸡西、七台河、伊春等市2025年前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库。提升应急管理技术化水平,完善预警监测、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调查处理等技术能力保障。二是健全环境应急体系。全面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健全全省应急预案体系。以安肇新河绥化段、依吉密河绥化段等7条河流为试点,指导市地编制“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能力。三是完善应急平台建设。以高清卫星地图软件为平台,将全省环境风险企业信息矢量化,配合周边敏感受体、流域水系、水源地、生态保护红线、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等数据信息,达到环境风险企业定位精准化、周边信息可视化,实现环境风险预警、分析、研判一张图,突发环境事件上报、指挥、调度、处置一张图。
提升实战能力,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上体现价值。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责任感和“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只争朝夕、分秒必争,凝神聚力,久久为功,打好风险防控持久战。一是全面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按照“信息灵、反应快、措施准、工作到位”的要求,做好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确保责任到人、不出纰漏。在汛期、节假日、重点活动等时段,提前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值班值守责任,实行领导带班和零报告制度。主动与吉林、内蒙古生态环境部门及27个省直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二是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伊春鹿鸣矿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再学习再研究再提升,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手册》,指导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做好应急值守、现场应急、事件调查和总结等工作,针对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重点环节,强化指导规范,提升工作效能。三是高频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指导各市地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操作性、应急物资完备性、联动机制运转有效性,实现一线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全省今年共计划开展105个应急演练项目。